在淄博的教科研舞台上,连德伦这个名字如同一位高级工程师,他的脚步踏过了广州培正中学初中的青石板,华南工学院无线电专业本科的实验室,以及华南工学院信息论专业研究生的图书馆。他是1956年、1959年和1964年的毕业生,是一个跨越时代的知识分子。
他的故事从1968年开始,当时他在上海警备区崇明岛富民农场劳动,那里是一片充满挑战的地方,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利用业余时间替部队卫生所研制电针电疗仪,并向名军医学习针灸,这些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学术研究的决心。
1970.5年至1984年间,他投入到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工作。在那里,他担任了一名工程师,主要负责载波机、抗电磁干扰和光纤通信技术等领域。这段时间里,他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还发表了多篇论文,为行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连德伦的事迹就像一首交响乐,每个音符都是对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一次探索,每个乐章都代表着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在淄博这个地方,即使是在教科研这样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挑战的地方,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只要有勇气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