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古,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辍学,返乡务农,以种田为生。他与妻子林营妹在农闲时到山区替人剥竹麻制作土纸,以维持生活的艰辛。

1928年,闽西特委蓝维龙、武平县委练世桢来到六甲张畲一带进行宣传工作。朱发古深受激励,他组织了读书会,将附近18位进步青年聚集一堂,向他们讲述革命理念,并在村头书写标语,鼓动群众起义。

1929年春天,他串联30多名贫苦农民成立赤卫队,在壮畲地区高举“劫富济贫”的红旗。随着队伍发展至70多人、20多支枪,他率领赤卫队攻入六甲圩,与保安团发生冲突。在袁畲雪竹山上隐蔽后,不久被红四军第三纵队发现,他们又回到六甲成立区委员会。

朱发古担任委员会主任兼区赤卫队长,并配合红军进入武平城。在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被选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兼县赤卫大队长。他带领赤卫队支援红军筹粮筹款,同时转战象洞等地。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朱发古坚定不移地说:“怕死不敢留下,只要跟我走。”他带领留下的部下和部分家属转战帽村、中堡一带。

1930年1月,当敌人再次进犯武东北根据地时,朱发合并游击大队,与当地 赤卫部编成武西游击大队,再次打击土豪。这一次他成功揭露并处置了内奸,最终粉碎了敌人的破坏计划。当他的部下士气高涨至300多人时,他们共同保住了分田斗争的成果。

6月2日,在与红四军主力会合后,他们消灭了驻守武所城的吴德隆部。此刻,在第二次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重新选为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兼县赤卫大队长。而在8日的全县赤卫大检阅中,他指挥着自己的部下接受检阅,并聆听朱德总司令的话语。此后,当广东方面行动结束后,朱发继续领导赤卫隊抵抗保安团的攻击,最终因叛徒出卖而遇害于刘氏宗祠。那天,他直言:“不能轻敌!只有跟党闹才能翻身!”

尽管仅仅31岁,但他的牺牲精神和忠诚让无数人民铭记,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