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变革,开启国运新篇章
在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如其曾祖父楚惠王时期。主要变化之一是国家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三晋联盟日益强盛,而楚国则处于相对的困境之中。第二年,即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大败楚军,这一胜利正是为了削弱楚国右翼,以解除左翼的威胁。
然而,在公元前393年的某一年,楚悼王采取了行动,他率领军队攻占了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突破。此后不久,在公元前391年的那场惨败之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的失守给予了新的打击。在这样的局势下,只能向秦国求助,并最终失去了韩国六邑。
此时,三晋见到秦、楚联合,便转而拉拢齐国,从而加剧了与三晋之间矛盾和复杂性,对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为他提供有效的建议或帮助。屈、景、昭家族虽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他们却无法解决国家治理和抵御外患的问题,他们依靠权力欺压百姓,而对于领导国家的问题,则毫无头绪。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吴起的人物来到了他的身边,对他来说真是天降神兵。他感受到了上苍对有心人的眷顾,因此以隆重礼节迎接了吴起,并充分利用他的才智进行改革。这一变法,不仅改变了内政,也为外交赢得了一定的空间,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