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变革,开启国运新篇章
在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如其曾祖父楚惠王时期。主要的变化是国外局势,其中三晋已经强盛起来,而楚国则处于一片凶险中。次年,即公元前400年,三晋联军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战胜了楚军,这表明了三晋意图削弱楚国右翼,以解除其左翼威胁。
到了公元前393年的春秋战事频繁之际,楚攻打韩而取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然而就在一年后,即公元前391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和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的战场上,再次遭遇三晋联军的毁灭性打击。失去了两处重要据点,并且连占领郑地的大梁等地被魏夺走,使得楚国陷入困境,只能向秦求援以缓解压力。而秦兵攻占韩六邑后,将矛盾转嫁给秦,使得三晋与齐结盟,对抗更为复杂。
面对这些挑战和危机,无奈之下、缺乏能干臣子的大悼王心急如焚。他渴望找到能够帮助他治理国家、抵御外侮的人才,但身边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在屈家、景家、昭家的权贵手中,他们虽然掌握着一些要职,却无法应对国家大计,更不用说是处理内忧外患的事务。这使得悼王既羡慕往昔先辈有贤臣辅佐,又无奈地依靠那些权贵来分担部分政事。但这也导致老百姓受苦,不断有人流离失所。
正当悼王绝望的时候,他听闻到一个传说中的名将吴起正在四方游历寻找机会。当知道吴起即将到来时,他感激涕零,因为此人似乎就是天赐良缘。在接待吴起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最高规格和最隆重的礼节。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就此踏入了历史舞台,为朝廷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