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帝位,国号为大明,是为明太祖。同年,明军占领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史称北元。
1370年,以临濠为中都,并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侍官制定封建诸王之制。
1371年,上令乡里立社学,同时严海禁并罢市舶司。
1374年,又定开中法和屯田法,并颁《大明律》。
1380年,胡惟庸案发,被株连三万余人。此外,还改南京为京师,并废丞相制度,将其改为五军都督府。
1385年,郭桓案发,被株连数万人。此外,还颁《大诰》,并令划入匠籍之工匠轮班入京师服役。
1387至1393年的岁月里,大量黄册编绎完成,这是对天下的户口进行详细登记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在这段时间内,也有蓝玉被杀于凉国公一职上的谋反案件,其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此外,还有一次南北榜案发,使得取士分南北的先例得以确立。
1399年的靖难之役发生,当时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最终成功攻入南京宫中引发火灾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即明成祖的统治。这场政变导致建文帝失踪,从此以后燕王朱棣即位成为明成祖开始了他的统治时期,并将首都迁移到北京。在成祖的统治下,他还命宦官郑和与王景弘等使出使西洋,这些使团共计七次,对当时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这一时期,《永乐大典》的编纂也完成,这部书籍包含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字典之一。同时,该朝廷还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比如设立奴儿干都司等机构,以及推广“折色”之法(金花银),以控制经济流通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