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出身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皎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皎陶与高辛氏的契、后稷共同辅佐尧、舜、禹,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法

皎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

晚年

皎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禹继帝位后,为尊重禅让制度,将权力交给了皎陶,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大禹继位后,他多次巡视江淮诸国,对他们宣讲大禹功绩:“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一心为民排除水患,使民安居乐业。

文化

尧舜禹时期的大量措施,大多数都是由皎陶谋划而成。他从事经济文化等领域活动中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皎陶文化。这一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明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基础。

历史记载显示,“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夏书》曰‘昏墨贼杀’乃咎纲之刑也”。由此可见咎纲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一部典籍,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开端。此外还包括其他如《史记·楚世家》、《论衡》、《唐书·玄宗本纪》等重要文献对他的评价和传说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