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学术会议,旨在深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自武帝时代以来,儒家学说已经成为西汉的官方意识形态。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点,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下令召集了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和张山拊等多位儒者,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进行讨论,他们聚焦于“五经”(《易》、《书》、《诗》、《春秋》和《礼记》的异同之处。
这次会议不仅吸引了许多顶尖学者的参与,而且还获得了皇帝亲自审阅并裁定评判。这场辩论的成果经过整理,被汇编成了著名的《石渠议奏》(又称《石渠论》),总共有155篇文章。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有一些片段被后来的历史学家如唐代杜佑收录于他的《通典》中。
通过这次会议,不仅增添了博士员中的新成员——专门负责解读古代经典,如增加了“梁丘”来解释《易》,以及“大小夏侯”来注释《书》,还有“谷梁”来阐述《春秋》的内容。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儒家的思想统治,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并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