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字仲达,魏国公毋忌的宾客,以才华横溢著称。秦朝末年,他投靠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被任命为校尉。在项羽率领下的赵王武臣被杀后,张耳与陈余共同扶立赵王赵歇,并在信都(今邢台东北)建立了新政权。然而,当秦军围攻钜鹿时,张耳和赵王被困,而陈余却未能提供援助,这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当项羽解除了钜鹿之围后,张耳责备陈余不救援,而后者则对此感到愤怒,最终推翻了自己的印绶给予张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最终演变成宿怨。

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将常山地封给了张耳,让他成为常山王。这一决定是基于对他的才能和抗秦贡献的一种认可。但是,不久之后,常山遭到了攻击,张耳不得不逃往刘邦麾下寻求庇护。在汉高祖三年,由于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战略能力,对策划背水阵营而大败赵军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提升为赵王,并继续镇守其国。此举标志着汉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