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为青帝说,缘起极其复杂。其原型为传说中“三皇”之首的伏羲,又称为太昊伏羲。相传,他出生于渭水流域的成纪,听八方的风音,制作了琴瑟,画出了“八卦”,又模仿蜘蛛,制作了捕鱼的网,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或许伏羲因其功勋而名声显赫,或许因其名声显赫而被人们神话为主管东方的天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帝的说法又有了演化。在战国成书的《周礼天官大宰》记有“祀五帝”的说法。两汉纬书《河图》记载:“东方青帝灵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黄帝含枢纽,土德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德也;北方黑帝叶光纪,水德也”。此时,“灵威仰”成为他的名称,而在道教出现后,对纬书之五帝略加修饰而成五方五老。

春神句芒,又称勾芒、木正、木神,是管理农事之神。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芒神的记载,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 《札记·月令》:“其神勾芒。”郑玄注日:“句芒,小皎氏之子日重,为木官。”朱嘉注:“大白皋伏牺,大眸于上。句芒,小皎氏之子日重,为木官。”

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信仰,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神句芒是一位掌管草木和生命生长之神,也是农业生产之主。他与鸟图腾有关,被认为是某个区域性的氏族保护者,同时也是万物生长与丰收的大使。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其形象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保持着对自然界生命力与生殖力的崇拜。

历史上的迎春仪式中,也常见到春 神(即句 芒)的身影,他不仅代表着新生的希望,还象征着种植季节开始。此外,在中国古代汉族文化中,还存在简狄作为另一位春女神,她同样拥有促进植物萌发和繁荣,以及增进爱情幸福感等能力。

总结来说,从先秦至唐宋,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汉族文化中的春天以及其中的人物,如青衣或句 芒,都充满了各种解释,并且这些解释在不断地演变和融合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情景。而这些情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现象及其力量的一种理解,也展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类精神追求——对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期待。这一期待,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更深入人心,以至于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