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早年便被赐予特进之职和奉节郡王之封。在大唐帝国盛世中成长,他在14岁时(天宝十四载,755年)见证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这场动荡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适逐渐参与到了平定叛乱的努力中。他在宝应元年(762年)被委任为天下兵马元帅,并改封鲁王。之后,他出镇陕州,在那里与安史叛军余孽展开了最后决战。在这场战争中,他以功拜尚书令,并因立功而获得实封二千户和铁券。

广德二年(764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并于同年的册礼仪式上正式承担起这一角色。当代宗去世后,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继位成为历史上的唐德宗。这位新君有着复兴大唐帝国的雄心,但他的统治也充满矛盾和悲剧色彩。

德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处理与地方藩镇之间的关系。在即位初期,他试图削弱藩镇的地位,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而失败。他的政策转变从最初对藩镇采取强硬态度到后来的姑息,使得原本有望实现的大好形势迅速消散。

此外,德宗对待宦官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他曾经因为宦官腐败行为不公而将其疏斥,但当自己遭遇困境时,却又开始依赖这些宦官作为近卫亲军。这一转变反映了他对于权力的无奈以及对忠诚所抱有的希望。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德宗仍旧尝试进行改革并实施新的政策。但最终,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失策以及外界因素影响,这些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他去世前夕,即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由诸王亲戚祝贺,而太子无法前来参加,因此流泪哀叹。此后的几十日里,没有任何消息传出关于他的健康状况或太子的情况。正月初一那天,当诸多人群前往宫中庆祝时,只有太子未能现身,此事使得内宫及外廷都感到不安。不久之后,即第一月二十三日,在会宁殿内驾崩,享壽六十四岁。而遗嘱中,被追谥号神武孝文皇帝,以庙号称德宗,其葬于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