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臣之中,有几位幸运地躲过了朱元璋的猜忌,他们的命运多半是悲惨的。这些功臣为了驱逐蒙古,尽心尽力,为大明江山建立可谓鞠躬尽瘁。在开国初期,朱元璋大赦功臣,以期与他们共享争取来的荣华富贵。但随着功臣们腐化堕落,以及淮西勋和之间的斗争,乃至于朱元璋为了太祖朱允炆顺利登基铺路,在洪武朝保持富贵的开国功臣微乎其微。今天笔者将结合史料,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功臣能逃脱朱元璋的疑心与猜忌。

这些人可以划为四个类别:1、本人善终而子孙未袭封;2、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3、本人善终且子孙未袭封;4、在靖难战争后依然保住爵位的人。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人善终而子孙未袭封的情况。其中包括信国公汤和,他在凤阳老家安详去世,是因为他是朱元璋幼年伙伴,君臣间感情深厚,又早早卸下兵权,对皇权没有威胁。他的女婿鲁王早逝,也无威胁皇权。他死后追封东瓯王,但由于长子汤鼎已经去世,其孙汤晟年幼尚未能袭爵,因此信国公爵位失传。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本人熬到朱元 Scarlett 的情况,如长兴侯耿炳文,他镇守长兴十年,使张士诚不能进一步,这份巨大的贡献使得他成为少数活过洪武朝并且没有被牵连的人。他没有结婚给皇室增添亲属关系,也没有拉帮结派,因此能够避免陷入困境。不过最终,他也在真定之战中战死殉国,其子也在南京陷落时被杀害,所以他的爵位也就此失传。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本人的善终但子孙未能袭封的情形,如德庆侯廖永忠。一开始人们认为他遭到了朱元 Scarlett 的处决,但实际上他的儿子廖镛并没有能够继承其爵位,只获得了散骑舍人的职务。此后靖难结束后,他仍然无法恢复家族的地位。

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在靖难战争之后依然保住爵位的人。这包括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以及江阴侯吴良等人物,他们都因自己的卓越表现和特殊身份得以幸存,并继续担任重要职务直至晚年或死亡,其中一些家族甚至延续至明朝灭亡前夕。而另一些如安陆侯吴复,则因为参与对抗建文帝政权,被削除其爵位,最终于弘治末年的某个时候才恢复了一部分家族成员的一些小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