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乃天下之主,掌握着天下臣民百姓的生死,其拥有的权力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可惜话虽如此,理论有时并不等于实际。
一个王朝若是出现圣明的君主,自然能牢牢掌控时局和权势,可一旦出昏庸的君主,尤其是连续几代出现昏庸的君主,帝王之权就有旁落的危险。甚至连自己能否保住皇位都犹未可知,更不用说后代了。
唐朝就是典型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是唐高宗李治,他能登基为帝,但这并非没有代价。在他之前,有太子李承乾和他的二哥魏王李泰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轮到李治。
随后的唐玄宗之后的是唐肃宗李亨。他在安史之乱中不经唐玄宗同意而私自称帝,其行为无异于篡位。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系列继位过程中,无论是宦官还是其他势力,都开始在背后操纵大局。
从 唐肃宗到 唐德宗,再到最后一位帝王 唐哀帝 李柷,每一次继位都伴随着宦官或其他势力的干预。而且,这些宦官逐渐获得了军权,从而他们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基本上决定了谁能够登基为帝。
例如,在 唐德宗 时期,由于张皇后的图谋被揭露,她想要除掉太子 李豫,但最终因宦官出手制止才未遂。此后,不少宦官继续在宫廷中扮演重要角色,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帝国的大政方针和命运。
直到最后,一直被视为傀儡皇者的 唐哀帝 李柷,即便他知道自己仅仅是个傀儡,也无法真正控制国家大事。他只能沿袭前任年号,而不能自立新纪元。这一切都是因为长时间内不断出现昏庸君主,以及宦官、奸臣等外部力量干预,使得一个原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皇室,如同山崩地裂般迅速走向灭亡。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新唐书·卷二百八·王守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