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以其好食和好色的性格闻名。他的官邸中,不仅有正式编制的姨太太达七位之多,还包括众多的姬妾和短期伴侣。为了保持旺盛的荷尔蒙,他必须不断尝试各种能够增强体力的食物。张居正不仅是美食家,也是一个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当时戚继光守卫登州,他专门指派渔民捕捞一种叫做“腌肭脐”的海兽——海狗肾,以供北京送往给张居正煲汤喝。据明代文人王世贞记载,张江陵喝下这种汤后,因奇热攻心、阳亢无比,连续九个寒冷冬天,他都不得不戴着帽子。在那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里,一道风景线出现在了京城:一大批官员们都跟随着首辅的脚步,只身光头地走在街上。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官员都是对饮食有极高要求的人,他们经常被请客宴会、应酬或是被尊为主桌上的嘉宾,这使得他们对美食越来越挑剔,对厨师的手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宋朝时期,有一个士夫买了一位妾,她自称曾在蔡太师府担任包子厨房的一名缕葱丝工人。当他无法制作包子时,她解释说她只负责处理缕葱丝,而不是实际制作包子。这说明了蔡府厨房规模之大,可以想象,那里的工作人员至少相当于一个营级队伍。
清朝时期,年羹尧因失势,被降职到杭州成为将军,但他的姬妾们纷纷散去。一位秀才偶然得到其中一位姬妾,她原来是年府专管小炒肉的事务。她告诉秀才,即便自己只是管理这一种菜品,每次将军吃饭之前,都需要提前一日呈交菜单。如果点到了小炒肉,那么秀才就要忙碌半日,因为这项工作很少出现。而且,这些官僚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办事,并且与其他事情无关。此事让秀才感到沮丧。但有一次,当秀才得知村中每年举办赛神会并用活猪烹饪时,他决定让自己的姬妾参加比赛。他告诉她:“这一次你可以展示你的本领。”果然,当比赛那天来临,姬妅带回了一整只活猪,并表示因为已经死掉,所以味道应该减弱。但仍旧坚持尝试,最终导致秀彩倒在地上,只能呻吟着呼吸,而她的舌头已经伸入喉咙,将肉全吞下去了。这就是蔡京最后悲惨结局,以及年羹尧被罚到杭州看守城门期间,即使想要吃根油条也不行的情况。
这些为官者,无论是在宋朝还是清朝,都拥有能够品味各式各样美食、会选择最精致佳肴以及敢于享受奢华美味的大嘴巴、大舌头和巨大的胃口。他们追求的是超乎寻常、难以置信甚至不可理喻的地米质感,是恣意奢侈至极的地米感觉,这一切都昭示了他们堕落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说,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或许正是由于这些能吃、善吃、懂吃的小小贵族们推动所致。如果我们要评估功绩,那是否该将这些善待佳肴、大快朵颐、小嚼不止的小人物视作中华美食向世界传播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