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草,豫剧丑角,以河南省开封市人身份闻名于世。原名牛俊国,艺名则是他在戏坛上的称呼。在1947年,他便在和平剧社担任演员,一路走来,在1954年被调入黄河豫剧团,并随团迁至鹤壁市。他的演艺生涯始于10岁的学戏时光,他师从李小顺,专攻文丑角色。此后,又向高兴旺、李同宾及京剧大师萧长华等学习,不断吸收各路精髓,最终形成了自有的风格,被誉为“官丑”中的佼佼者。
技艺超群的牛得草,在唱念做舞上均有所造诣,既注重形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他以洒脱雅致的风格,将庄严与幽默融合,使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大家气息与乡土情怀。他主演并整理的《唐知县审诰命》曾获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此外,该剧还荣获电影版“百花奖”和“最佳故事奖”。香港《大公报》的赞誉使他成为“东方卓别林”。
解放后,一位老戏迷李春芳对他的表演表示赞赏:“你的丑角不俗气,看完了余味深长。”面对这样的评价,牛俊国请教给他一个新的艺名,而那位老人却出乎意料地提出了“牛得草”的建议。这一名字源自于不同的动物成就其特质——侯得山、于得水、朱得糠,而将其应用到姓氏上,便是指自己能像这些动物一样,对自己的艺术事业有着坚定的追求和执着。
从此,“牛得草”取代了他的真实姓名,如潮流般席卷开封乃至中原地区,为国家一级演员而努力工作。他曾担任鹤壁市豫剧团副团长及团长职务,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以及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鹤壁市劇協主席。
通过十年的刻苦训练,他成为了文丑这一角色的人选,并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这门艺术之中。当他在台上饰演《官不与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经典桥段时,其力量几乎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观众。而他所带来的欢乐也激励人们去努力服务人民。
1998年5月30日,当逝世前夕的牛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最终在郑州离世,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