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遥远的时代,萨本栋诞生于福建连江县,他的家族源自蒙古族,其祖先曾是元代四大诗人之一的萨都拉。随着时间的流逝,萨氏家族成为了望族中的佼佼者。

早年间,萨本栋在福州求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学校。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结束,他继续前往美国深造,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并获得了工学士学位。在伍斯特工学院,他攻读电机工程,并最终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这使他成为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一员。

返回中国后,萨本栋加入清华大学任教,不仅教授物理课程,还致力于科研工作。他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物理教材,其中《普通物理学》和《普通物理学实验》被广泛使用,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还在电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被推选为评议员,是当时清华大学教授会的一员。

1935年,萨本栋受邀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在那里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应用并矢方法解决三相电路问题的论文,该论文引起了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获得了美国“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文章荣誉奖”。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厦门大学校长陈嘉庚先生将其所创办的事业捐赠给国家。1937年7月6日,萨本栋接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面对艰难险阻,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领导学校迁至偏僻山城长汀,最终成功保障师生的安全与教学秩序。

尽管条件艰苦,但萨本栋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他不仅担任数理系主任,还亲自指挥改装汽车发动机为照明发电机,以解决夜晚照明的问题。这一举措赢得了师生的赞誉,也体现出他作为领导者的能力与责任感。

由于他的努力,一直到1949年止,当时厦门大学已经设立了完整的人文科学、法律、经济等多个系别,而这都是建立在由他奠定基础上的。当历史回顾这一段时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是,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困难却又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小小世界,而它背后的领袖——Salben Dong,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孤独但又坚韧不拔的心灵力量,在那个时代里默默地打拼,为这个社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