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满清入关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剃发令”成为了一项关键政策。其实,关于“剃发令”的起源,有人认为并非由满人首创,而是由汉人奸细孙之獬提出。大清朝廷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要求极为严格,以至于汉族人民纷纷抗争,用他们的话来说:“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这场冲突激化成一系列惨烈的事件,如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重的血腥印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悲剧逐渐被人们遗忘,最终变成了一个标志性象征——代表了“天朝上国”的文化符号。直到1922年,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与最初实施时相比,“剪辫子”已然成为了一种个人选择。这时候,即使仍有皇室成员和守旧派大臣坚持保留辫子,大多数百姓早已自行剪掉。而当时媒体如报纸在传播信息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溥仪这样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而言,他意识到保持辫子的做法显得过时且不合潮流,因此他决定跟随潮流,将自己的辫子也予以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