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先秦商业巨子。他的故事与前辈范蠡相似,但采取了不同的致富之路。在艰苦的贫寒生活中,他听闻范蠡弃官经商迅速致富的消息,便向他请教。范蠡告诉他:“要想快速致富,就必须养五头牸。”之后,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畜牧牛羊,并兼营盐业。十年之间,他成为了与陶公齐名的大富豪。
据《史记集解》引《孔丛子》,猗顿原籍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饥寒交迫地生活着,但听到越王勾践谋士范蠡辅助越国灭吴后便弃官经商,将其策略应用于家事,遂在19年间积累巨额财富,被尊称为陶朱公。受到启发的猗顿前去请教,并获得了秘诀:“要想速富,当畜五牸。”这对于没有资本和其他经营手段的情况下是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于是,按照陶朱公指示,猗顿迁往西河,在今日山西临猗境内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地区土壤潮湿、草原广阔,是畜牧业理想场所。经过辛勤经营,一年又一年,其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因此,他被誉为“兽马之主”,并以此而著称。
除了畜牧业外,猶頓還發展了池鹽業。他注意到位於臨汾縣南部的一片廣闊平坦的地帶,這裡有豐富的人力和資源,可以開展池鹽生產與貿易。他運用自己的資本和經驗,在當地開發並擴大了池鹽生產與銷售,使自己成為當時我國最著名的大財閥之一。
據說為了提高效率和增加收入,他嘗試改變傳統驢車運輸方式,用船只運輸物品,並成功開凿了一條通往黃河的運河。但是,由於黃河泥沙淤積導致渠口堵塞,這條運河最終未能使用。此事是否真實仍然存疑,但從客觀需要、技術水平以及財力的角度來看,都有可能存在這種情況。
總結來說,獅頭通過多方面經營,不僅在山西省南部地區對畜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對該地區水利建設作出了重大推動。而他的智慧、經驗及對珠寶鉴赏能力也使他在當時社會中獲得極高的地位。